来源:考而思在线
徐卡嘉2002年9月赴牛津大学就读比较教育和国际教育学课程,2003年夏获教育学硕士学位,现任新东方上海分校市场部经理。在英国牛津大学就读期间,徐卡嘉选择了“中国留学生在英国大学留学的情况”作为研究生毕业论文,从去年4月份开始大约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走访15个城市、20多所大学,采访留学生144人,系统、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的状况,纠正
了很多中国学生、家长对留学生的片面认识,以及媒体对留学的不完全报道。近日,本报记者对徐卡嘉进行了专访,使广大读者能够分享他的研究成果和感受。
■要反映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的真实状况
论文的开头写道:这个题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中国学生近年来大量增加。在2000年-2002年留英的中国学生约有1.8万人,大约比1998年-1999年多6倍。相对于英国院校缓慢增长的海外生源,中国学生的增长是惊人的。根据最近的官方统计数字,2002年-2003年的中国学生(包括学习预科以及语言的学生)已经达到6万余人。
但是,国内很多人对留学生的认识存在误区。徐卡嘉希望论文能客观、系统全面地反映真实的留英学生情况。他说,国内对于留学持各种观点,出国要趁早,留学生在国外不学习,海外生活或艰难或安逸,一些不准确的猜测使学生、家长对是否该出国留学没了主意。国内媒体对海外学生的报道比较零散不系统,不能全面反映海外学生的情况。在英国的中国学生也很赞成做这方面的研究,他们希望能真实反映自己的学习生活状态。徐卡嘉决定以《中国留学生在英国大学留学的情况》为题,描述中国留英学生的真实经历,特别着重调查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同时以这些学生的投入和所受的教育来解释取得学习成绩的原因。为获得一手的材料,徐卡嘉先后走访了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利兹、伯明翰、牛津、剑桥、雷丁、诺丁汉、莱切斯特、谢菲尔德、南安普敦、巴斯、布拉德福德、约克郡、纽卡斯尔等地。
■中国学生大致可以分三类
徐卡嘉介绍,他采访的对象是在英国读本科的中国学生,他们平均年龄22岁。按照学习成绩他们可以分三类。第一类学习很用功,成绩优秀;第二类不怎么用功,成绩平平;第三类很不用功,整天泡在酒吧或者网上。
到底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的学习情况怎么样,有句话概括得很好:大半是天堂,小半是地狱。采访中,徐卡嘉的感受是大部分在英国读书的中国学生能各得其所,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国外环境造成的综合素质提高等等。他说,“在英国读书,如果按照大纲要求和老师讲课的进程留学生的学习会很紧张,他们的学习生活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悠闲,我接触的采访者中大部分是学习十分刻苦的。”
“牛津大学数学系考试有三张考卷,大约27道题,有ABC几个分数级别,如果能拿到两个A或者B,成绩就属于优等。我曾经采访过一名中国留学生,他能拿到17个A。但这样的学生每天的生活除了图书馆就是图书馆,基本上没去过别的地方。我采访的那个17个A的学生第二年成绩掉下来了,因为不再像过去那么努力。他后来自己总结说,他不需要那么好的成绩,他更喜欢追求生活质量”,徐卡嘉说。
也有的留学生到了英国不学无术,有的学生每天的日程表就是打游戏。如果周末网站服务器休息,他会潜心研究游戏攻略。或者在BBS上对那些网络游戏外挂的使用者进行强烈抨击。徐卡嘉曾经见过在大学假期,中国留学生聚在8台电脑前一起打游戏。他们从英国的四面八方聚在一起,目的只是集体玩游戏。
■学生留英的选择多是家长的决定
在留英的中国学生中,本科生人数不及学习语言或研究生课程人数多,徐卡嘉认为这些本科生和他们的家庭会影响中国经济的未来甚至是国家政策。他们的留学经历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的职业,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英未来的关系。
这篇论文中提到,在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多有钱人,他们的子女有条件到国外读书。经过对20所高校里144名学生的调查,发现中国留学生选择出国学习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家庭成员建议”,其他的依次是“国内高考的过高压力”、“认为国外的学校更好”、“提高英语能力”等。
鉴于“家庭成员建议”是倡导孩子留学的主要原因,而一般在家庭中父亲占主导地位,论文对留学生父亲的职业也做了统计:最常见的职业是私营企业主,政府以及国有企业的领导,其次是私营企业工作的。在英国读书的中国留学生主要来自广东、北京、辽宁、上海、江苏、天津等地。
对于为何选择留学英国,被采访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英国的教育体制和质量不错”,另外“有亲戚在英国”、“英国比较传统、绅士和保守”也是留学生选择英国的原因。他们拒绝美国的最主要原因是签证问题,大多数学生认为美国是首选的留学国家,英国排第二。
■在英国成为优秀学生不容易
在整篇论文的第二部分主要研究的是中国学生学习成绩的取得以及相应解释。分析三个变量学习时间、复习时间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结论显示,学习成绩四成取决于学习的时间,六成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被采访者主要分为经济学科、计算机、工程、数学、社会学五种专业,其中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成绩相关度最高,其次是计算机、经济、数学。社会学专业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的相关度最低。从论文中可以看出,相对于复习时间而言,学习时间更能有效地提高成绩,也就是说,平时抓紧学习,比临时抱佛脚更有效。对于复习时间和学习成绩的关系而言,工程专业复习时间越长学习成绩越好,其次是数学、计算机、经济、社会学专业。
留学生在英国的大学读书仍然存在语言问题,其中最大障碍是口语,其次是写作、阅读、听力、词汇量。
在调查学生选择学校的原因时,工程专业的学生回答主要根据兴趣;经济专业的学生考虑的因素是兴趣、家庭意见和未来就业,三者同等重要。计算机专业以及数学专业的学生选择国外大学时,依次考虑的是自己的兴趣、更多的就业选择以及预科曾就读于这所学校。
在选择学校和学科的理由调查中,学校的综合排名和学科的综合排名是中国学生考虑的首要问题。其他原因按重要性依次是,“学校的地理位置好”、“被一所更好的学校拒绝”、“预科是在大学附近读的”、“朋友和老师建议”、“朋友和亲戚在附近(特别是男女朋友)”、“我的学校很有名”。
大多数受访学生认为成绩越高对自己越满意,他们也就越能发现更多的问题。调查中,中国学生的意见和看法有:老师只是在总结,缺乏清晰的解释,理论与实践脱节,讲课速度太快,课堂气氛太沉闷,老师缺少反馈,习题没有答案,听不懂老师的口音(因为老师来自印度、巴基斯坦、俄罗斯),老师不发讲义等。
■留学生活并不像想象的丰富多彩
论文对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的生活情况也给予了不同角度的关注。对于中国学生的交友情况,经过对100多名学生的采访,徐卡嘉发现中国学生的朋友多为同性朋友。与男生相比,中国的女生更擅长交友。女留学生找异性做朋友的比例比男生高,女生与外国同学做朋友的比例比男生较高,女生朋友总数比男生多。论文中还根据调查提出,成绩越好的留学生朋友越多,这些朋友大多是校园里认识的。
论文曾让被采访者列出十个留学过程中接触最多的朋友(非中国内地留学生),这些名单中,受访者朋友的来源依次是英国、香港、台湾、马来西亚、韩国、日本、新加坡、西班牙等。在介绍朋友的来源时,排在第一位的是同学,其次是室友,接下来是朋友的朋友、社会活动和打工中认识的人,以及上一届的学生、网友、老师。可以看出,内地留学生在国外的交友范围不够广泛,除了香港、台湾的朋友以及英国当地的同学,我们的留学生交友范围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
除了交友局限的特点,中国学生在英国留学生活的最强烈感觉是无聊。他们认为英国的校园生活是很无聊的,业余时间无事可做,很多学生只得聊天和上网。除去学生自身的原因,这也反映了英国社会的现实情况。调查表明,中国留学生每日生活的时间花费在:吃饭、打工、逛商店、体育运动、聊天、上网等方面。其中上网时间最长,其次是看电视。调查感受
■留学生比国内同龄人更早独立
“在我采访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是很用功的,研究生可能还要加个更字。大部分孩子有超出国内同龄人的成熟。在诺丁汉的一所学校有中国学生在那里学商务,他们锻炼自己的意识很强,早早就安排好自己的实习或者假期的培训,而不是简单的旅游、打工。国内的同龄人可能具有这样意识的还是少数。”在徐卡嘉看来,学生出国越早独立的意识越强。他们对留学也有一定的把握,徐卡嘉接触的大部分人对自己的学业有反省,如果一科不好他会设法补上去。徐卡嘉也发现,学习理科的留学生成绩大多较好,学法律、媒体等专业的中国学生拿A的不多。
■留学英国有两个时机
徐卡嘉认为留学英国有两个时机。一是高二读完之后出国,在英国的高中读最后两年,然后参加英国的高考A-level考试,接受完全西化的教育。另一个时机是国内本科毕业、工作一两年后再出国读书,这时候你留学的目的性会很强,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
徐卡嘉建议通过中介办出国的同学,如果你是中学生,不要为了省事把你的全部资料交给中介申请,你可以自己学着做自己的资料,这个过程你会学到很多东西。他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试着自己申请英国的大学,大学里的中国同学会可以给你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不必等什么都准备好了再去,要多留给自己锻炼的机会。他也注意到,采访中,大部分留学生对中介是满意的。
■什么样的留学生最吃得开
徐卡嘉强调的第一点是必须开放。英国大学里唱主角的不是英国学生而是美国学生,因为他们善于表达自己和与他人沟通。而中国学生在这方面是比较欠缺的。第二,留学海外需要委屈自己。徐卡嘉说,容忍、融入国外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等非常重要。第三,如果在体育方面有一项特长,那么你会发现大学的生活会更丰富,你会比较容易融入学校的一些学生团体中。在英国足球、羽毛球、网球、篮球非常有吸引力,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特长或者喜好,你的大学生活将充满阳光。
当前页面:
凡来源标注“考而思”均为考而思原创文章,版权均属考而思教育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免费获得学习规划方案
已有 2563 位留学生获得学习规划方案
马上领取规划
*已对您的信息加密,保障信息安全。